[míng]

年代:1368 - 1644
存续时间:276
收录作品:12

朝代简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276年。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为后世子孙所敬仰。

繁体版本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明初定都於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爲南京。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檢於煤山自縊,明亡。隨後,滿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曆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佔領臺灣,明鄭結束。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爲後世子孫所敬仰。

收录作品

山阁五六月间,风过生寒,溪云欲起,山色忽阴忽晴,湖光乍开乍合。浓云影日,自过处段段生阴,云走若飞,故开合甚疾。此景静玩,可以忘饥。顷焉风号万壑,两横两间,骇水腾波,湖烟泼墨,观处心飞神动,诚一异观哉!有时龙见,余鲁目睹龙体,仅露数尺,背抹螺青,腹闪珠白,矫矫盘盘,滃云卷雨,湖水奔跳,奋若人立,浪花喷瀑,自下而升,望惊汨急漂疾,滂湃汹涌,移时乃平。对此水天浑合,恍坐洪蒙,空中楼阁飞动,不知身在何所。因思上古太素简朴无华,是即雨中世界,要知一切生灭本空,何尔执持念根,不向无所中解脱?
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而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时抱焦桐,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柏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漂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腾欢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以吊。
保叔为省中最高灯塔,七级燃灯,周遭百盏,星丸错落,辉煌烛天,极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灯影澄湖,水面又作一种色相,霞须滉荡,摇曳长虹,夜静水寒,焰射蛟窟。更喜风清湖白,光彩俨驾鹊桥,得生羽翰,便想飞步绳河彼岸。忽闻钟磬,半空梵音,声出天上,使我欲念色尘,一时幻破,清静无碍。
桂花最盛处,惟两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巷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旧闻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问托根广寒,必凭云梯,天路可折,何为常被平地窃去?疑哉!
秋风雁来,惟水草空阔处,择为栖止。湖上三塔基址,草丰沙阔,雁多群呼下集,作解阵息所。携舟夜坐,时听争栖竞啄,影乱湖烟,宿水眠云,声凄夜月,基畔呖呖嘹嘹,秋声满耳,听之黯然。不觉一夜西风,使山头树冷浮红。湖岸露寒生白矣!此听不悦人耳,惟幽赏者能共之。若彼听鸡声而起舞,听鹊声而感变者,是皆世上有心人也,我则无心。
胜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窦,圆若镜然。中秋月满,与隙相射,自窦中望之,光如合壁。秋时当与诗朋酒友,赓和清赏,更听万壑江声,满空海色,自得一种世外玩月意味。左为故宋御教 ,亲军护卫之所,大内要地,今作荒凉僻境矣!何如镜隙,阴晴常满,万古不亏,区区兴废,尽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窃为冷眼偷笑。
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 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每到以泉沁吾脾,石嗽吾齿。因思苏长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又云:不须写入熏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我辈岂无耳哉?更当不以耳听以心听。
资严在灵隐西壁。山下有石,状若笋形,圆削卓立,高可百尺,巑岏秀润,凌空插云。更喜四顾山峦,若层花吐萼,皱縠迭浪,巍峨曲折,穿幽透深。林木合抱,皆自岩窦拔起,不土而生。旧传此山韫玉,故腴润若此。但山石间水迹波纹,不知何为有之,亦不知有自何时,岂沧海桑田说也?更爱前后石壁,唐宋游人题名甚多。进此有枫林坞,秋色变幻,种种奇观,窈窕崎岖,不胜腾涉矣。时当把酒鲸吞,倚云长啸,使山谷骇应,增我济胜之力数倍。
菊为花之隐者,惟隐君子、山人家能蓻,故不多见,见亦难于丰美。秋来扶杖,遍访城市林园,山村篱落,更挈茗奴从事,投谒花主,相与对花谈胜。或评花品,或较栽培,或赋诗相酬,介酒相劝,擎杯坐月,烧灯醉花,宾主称欢,不忍热别。花去朝来,不厌频过,此兴何乐?时乎东篱之下,菊可采也,千古南山,悠然见之,何高风隐德,举世不见元亮?
画中春郊走马,秋溪把钓,策蹇寻梅,莫不以朱为衣色,岂果无为哉?似欲妆点景象,与时相宜,有超然出俗之趣。且衣朱而游者,亦非常客,故三冬披红毡衫,裹以毡,跨一黑驴,秃发童子挈尊相随。踏雪溪山,寻梅林壑,忽得梅花数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觞剧饮,沉醉酣然,梅香扑袂,不知身为花中之我,亦忘花为目中景也。然寻梅之蹇,扣角之犊,去长安车马,何凉凉卑哉?且为众嗤,究竟幸免覆辙。
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回重重雪色。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山径人迹板桥,客路车翻缟带。樵歌冻壑,渔钓冰蓑。目极去鸟归云,感我远怀无际。时得僧茶烹雪,村酒浮香,坐傍几树梅花,助人清赏更剧。
上一页45 页 / 共 7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