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忧集行
bǎi yōu jí xíng
nián
shí
xīn
shàng
hái
jiàn
huáng
zǒu
lái
tíng
qián
yuè
zǎo
shú
shàng
shù
néng
qiān
huí
jīn
shū
shí
zuò
zhǐ
duō
shǎo
xíng
qiáng
jiàng
xiào
gōng
zhǔ
rén
bēi
jiàn
shēng
bǎi
yōu
mén
jiù
kōng
lǎo
yán
tóng
chī
ér
wèi
zhī
jiào
suǒ
fàn
mén
dōng
译文
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 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 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馀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
简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然而,诗人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使他难为“摧眉折腰事权贵”之举,因此时遭冷遇,颇不得意,良多感慨。
注释
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 犊:小牛。 健:即指下二句。 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 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 真是:“声中有泪,泪下无声”。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 依旧:二字痛心,尽管百般将就,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穷得只有四壁。 “老妻睹我颜色同”句: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句: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他自己早说过:“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

作者简介

杜甫[dù fǔ]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