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cǎi sāng zi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
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明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勉强说后会有期,像这样别离,梨花落完了,月亮已经在天的西方。
简析
这是纳兰容若写的一首哀伤凄美的怀人之作,毫不造作,把对爱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们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平易的语言流露出的是容若一贯的率真情意和他因相思衍生的凄苦无奈。
注释
才道:语本宋·晏小山《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又宋·刘后村:《忆秦娥》词:「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唐·李长吉《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又宋·赵介菴《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无计:无法。「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都官《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又宋·梅圣兪《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nà lán xìng dé]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1671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词集《侧帽集》、《饮水词》。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