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章)
dào dé jīng ( dì bā shí zhāng )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认为他们的食物可口,服装美丽,居所安定,民俗欢愉。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简析
注释
小国寡民:小,使……变小,寡,使……变少。此句意为,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 使:即使。 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意为极多,多种多样。 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轻易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 徙:迁移、远走。 舆:车子。 甲兵:武器装备。 陈:陈列。此句引申为布阵打仗。 结绳: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以绳记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句:使人民认为他们的食物可口,服装美丽,居所安定,民俗欢愉。

作者简介

老子[lǎo zi]

春秋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籍贯等信息尚有争议(籍贯苦县厉乡曲仁里,一说即今河南省鹿邑县,一说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与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为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县亦因之先后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真伪亦尚存争议),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