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dié liàn huā · wù shēn yuán rì lì chūn , xí jiān zuò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译文
新的一年来临,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我不是不喜欢春天,而是那种生活早已成为的遥远回忆,往日为了花期而常把春天虽怨恨。 今年春未到时我就开始探询花期,但花期短暂,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今年是元日立春,花期应可定,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简析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是宋代诗人辛稼轩的词作。此词创作于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正月初一(立春)的宴席上。词中将人们庆立春的热闹与诗人的忧伤形成对比,借春天花期未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与人生未来的忧虑。全词通篇比兴深婉,含而不露,将政治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表达得十分深沉感人。
注释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广信书院本作“元日立春”,《花庵词选》作“戊申元日立春”,玆从四卷本乙集。 戊申: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 元日:正月初一。 椒盘:盛有椒的盘子。《尔雅翼·卷十一·〈释木·椒〉》:“后世率以正月一日以盘进椒,饮酒则撮寘酒中,号‘椒盘’。” 綵胜:即幡胜。《后汉书·卷九十四·〈续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西晋·贾充《典戒》:“人日造华胜相遗,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像西王母戴胜也。”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唐制,)立春,赐三省官采胜各有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立春》:“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监长贰以上,皆赐春幡胜,以罗为之。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宋代士大夫家亦多于立春日剪綵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以为戏。 整整:人名,是辛稼轩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 韶华:青春年华。 长把: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并作“常把”,《花庵词选》作“长抱”。 借问:询问(花期)。 花期:花开的日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无凭准:靠不住。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