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duì xuě

帝乡岁云暮,衡门昼长闭。

五日免常参,三馆无公事。

读书夜卧迟,多成日高睡。

睡起毛骨寒,窗牖琼花坠。

披衣出户看,飘飘满天地。

岂敢患贫居,聊将贺丰岁。

月俸虽无馀,晨炊且相继。

薪刍未阙供,酒肴亦能备。

数杯奉亲老,一酌均兄弟。

妻子不饥寒,相聚歌时瑞。

因思河朔民,输税供边鄙。

车重数十斛,路遥几百里。

羸蹄冻不行,死辙冰难曳。

夜来何处宿,阒寂荒陂里。

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

城上卓旌旗,楼中望烽燧。

弓劲添气力,甲寒侵骨髓。

今日何处行,牢落穷沙际。

自念亦何人,偷安得如是。

深为苍生蠹,仍尸谏官位。

謇谔无一言,岂得为直士。

褒贬无一词,岂得为良史。

不耕一亩田,不持一只矢。

多惭富人术,且乏安边议。

空作对雪吟,勤勤谢知己。

译文
皇家京城已经是岁暮,我的柴门白日常关闭。 因雪免去五日的朝参,三馆关门停止办公事。 我因读书夜里睡得迟,以致多成白日酣然睡。 睡起犹觉冷气透皮骨,窗外仍见雪花纷纷坠。 披起外衣走出门外看,大雪飘飘扬扬满天地。 我哪敢为贫居而忧虑,聊且舒开笑脸庆丰岁。 我月薪虽然毫无多馀,晨炊还能日日相接继。 柴草生活用品未缺供,美酒佳肴尚能来置备。 几杯美酒孝敬给亲老,一杯不忘均分给兄弟。 妻子儿女不会受饥寒,欢聚一起共同颂祥瑞。 因此想起河北的人民,推拉货车供应给边鄙。 车子载着重货几十斛,艰难路程遥遥几百里。 疲弱牲口冻得走不动,车陷冻土再也拉不起。 夜来天寒又在哪里宿,只能露宿荒坡野地里。 再想那遥远的戍边卒,日夜肩着戈戟防胡骑。 城上军旗高高随风扬.城楼日夜警觉望烽燧。 弓硬挽弓还需添力气,盔甲冰寒冷入骨与髓。 今日边兵更在何处行。想必走在荒僻边陲地。 自我揣念又是何等人?苟且偷安竟然能如此! 深感自是损民小蠹虫,至今仍空占着谏官位。 虽然刚直可又无一言,岂能称为正直之朝士? 赞誉贬斥默默两无言,岂能称为公正的良史? 我没有耕耘过一亩田,手中更未握持一枝矢。 深愧心无富国裕民术,也缺平定边疆之谋议。 只能空赋对雪之诗篇,殷勤酬谢深情的知己。
简析
《对雪》是北宋诗人王禹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诗人早年任谏官时的作品。诗以“对雪”为题,其意不在咏雪,而是写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在心里所引起的联想和感喟。作品表现出一个正直士大夫忧民律己的情怀。诗用语朴素,感情诚挚,句句发自肺腑,故足动人。
注释
帝乡:汴京。 衡门:用横木做门,暗示住宅简陋。 五日免常参:朝廷免去五日一上朝的惯例。 三馆:昭文、国史、集贤三馆。 日高睡:睡至日上三竿始起。 窗牖(yǒu):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说文》中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岁:年成,一年的收成。 薪刍(chú):薪柴和粮草。 阙(quē):欠,应给而没给。 亲老:指父母。 均:全,都。 时瑞:当时的祥瑞,指这场冬雪。 河朔: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北方。 “输税供边鄙”句:(黄河以北地区的百姓)拉着车输送给养以供应边军。 斛: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斛。 羸(léi):瘦弱。 曳:牵引,曳引,拖。 阒(qù):寂静。 荷:背、负; 戈:古代兵器。 烽燧: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夜晚放火,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牢落:稀疏,荒芜。 蠹(dù):蛀虫。 謇谔(jiǎn è):亦作“謇鄂”,“謇愕”,正直敢言。 直士:正直、耿直之士。《荀子·不苟》:“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 良史:指能秉笔直书、记事信而有征者。 “且乏安边议”句:意谓自己缺乏良好的安定边疆的建议。对照宋史记载,这当是作者的自责语。 勤勤:殷勤、诚挚。

作者简介

王禹偁[wáng yǔ chēng]

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菏泽市钜野县)人,字元之。出身清寒,世代务农。从小发愤求学,五岁能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西元九八三年)进士,授成武县主簿,尝于《吾志》诗抒志云:「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雍熙元年(西元九八四年),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西元九八八年)召入京应中书试,擢右拾遗、直史馆,旋以《端拱箴》谏皇宫之奢。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为徐骑省辨诬,贬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淳化五年(西元九九三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西元九九五年)兼翰林学士、知审官院兼通进银台封驳司,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宋真宗即位,上疏言加强边防、减冗兵冗吏、严格选举、沙汰僧尼、谨防小人得势等五事。复知制诰。咸平元年(西元九九八年)预修《太祖实录》,以直笔犯讳,降知黄州(今湖北黄冈),故世称「王黄州」。谪黄州时,以骈散相间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抒达观旷逸之胸怀。咸平四年(西元一〇〇三年)移知蕲州,未逾月而卒,年四十八。为人刚直,在官以敢言直谏称,尝誓言要「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王黄州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工诗文,诗风朴素,散文平易,多反映社会现实。主诗学杜少陵、白乐天,文学韩昌黎、柳子厚。欧阳文忠甚慕王黄州,在滁州时瞻仰其画像,又作《书王元之画像侧》。苏东坡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以「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五代史阙文》。《宋史·卷二百九十三·王禹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