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fēng liú zi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箸还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译文
深秋的傍晚,枫树林里的叶子在凋落。山川的路途是那样遥远。我怀着凄惨的心情,即将离别这客居的异地,回去了。举目远望,但见江面上笼罩着浓重的暮霭,宿雁的叫声是那样哀怨。在半规凉月的微光里,送行人们的参差身影,还依稀可辨卷。当一觉醒来,酒意消退了。陪伴我的只有半截残烛,一摊蜡泪。烫金的帘幕正在随风舒卷。户外,很响的捣衣声驱散了我最后一丝幻觉。我忽然发觉她那熟悉的衣香已经消失了,禁不住又悲从中来。 啊,水边的那块平地,我们最后分手的地方。还记得,当时我已是难舍难分,偏偏她还要牵着我的衣服,哀哀掩泣。更何况,此后我们只能永远怀着满腔的哀怨,却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可以预想,我们只能把深长的思念,密密麻麻地写在往来的书信中,或者去弹奏起一支愁肠欲断的曲子,让泪水默默地流下来。啊,这暗藏着的愁苦,这深密的感情怎样计量,只有老天才知道吧!
简析
《风流子·枫林凋晚叶》是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做的一首词。此词写作者离开客居五年的荆州时同当地一位相好的女子分别时的情景。这首词化实为虚,将离情别苦写得回味无穷。用笔密致,典朴,拙丽,相得益彰。
注释
晚叶:深秋的树叶。 关河,关塞山河。迥(jiǒng):辽远。 楚客:作者自称。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僚傈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暝(míng)霭(ǎi):傍晚的雾气。 半规:半圆形。此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参(cēn)差(cī):散乱不齐貌。 泪花:指蜡泪。销:消减。凤蜡:凤凰形状的蜡烛,《南齐书·王僧虔传》:“僧虔年数岁,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 金泥:以金粉饰物。 砧(zhēn)杵:捣衣石与棒槌,指捣衣。韵:声音。 残梦:酒醒后的迷惘状态。 绮(qǐ)罗:素地花纹和有椒眼纹的丝织品,指女子衣裙。香减:衣香减弱,指恋人不在身边。 馀(yú)悲:不尽伤感。馀:不尽,未完。 亭皋(gāo):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分襟:别离。 难拚(pàn):难于割舍。 偏:偏偏,助词。掩面牵衣:指昨夜恋人掩面而泣,牵衣惜别。 长结:长期郁结不散。 书:书信。 银钩:字迹,指书法笔势道劲。 玉箸(zhù):玉石筷子,喻美人眼泪。 暗愁密意:无法言传的浓郁愁情。

作者简介

周邦彦[zhōu bāng yàn]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