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丘作
fēng qiū zuò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译文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 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 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 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 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 我现在才知道梅福突然数次上书,又想起陶潜曾弃官而去,创作《归去来辞》。
简析
此诗作于封丘县(今属河南)县尉任上,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自白,揭示了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出仕之后又强烈希望归隐的衷曲。全诗先自述本性不羁靡于物,随即言及担任小吏的无奈与悲哀,最后追述先贤胜事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意。言辞间忧戚而不绝望,强言放达之中饱含对民间疾苦的眷眷关注之心。结构上连贯严整,层次分明,散句与偶句间互为用,颇具跌宕回旋之妙。
注释
渔樵:打渔砍柴。 孟诸:古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悠悠:闲适貌。 乍可:只可。 草泽:草野,民间。 宁堪:哪堪。 风尘:尘世扰攘。 小邑:小城。 公门:国家机关。 期:期限。 碎:一作“破”。 黎庶:黎民百姓。 归:一作“悲”。 妻子:妻子与儿女。 举家:全家。 生事:生计。 南亩田:泛指田地。 世情:世态人情。 旧山:家山,故乡。 衔:奉。 且:一作“日”。 迟回:徘徊。 梅福:西汉末隐者。曾任南昌县尉,数次上书言事。后弃家隐遁,传说后来修道成仙而去。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 归去来: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作者简介

高适[gāo shì]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