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 春浅
hé chuán · chūn qiǎn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译文
简析
这首词写微雨湿花时节,闺中女子的一段难以诉说的柔情。全词以形象出之,极缠绵婉约之致。微雨花间,门掩双环,香销梦还,弹泪无言。下阕前三句叹往事皆非,空作相思。后三句言当时与所爱者相会之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全词以形象出之,极缠绵婉约之致。 “春浅,红怨,掩双环”,首句即描摹了一幅残败的暮春图景。春色已浅,凋零的春花,也似充满了怨愤的情绪,令人不忍目睹,只得把门关上,独自沉吟。 “掩双环”,主语当然是闺中女子了,于是自然过渡到下两句“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微雨蒙蒙,一人独立花间,白日里,空虚无聊,只有弹泪无言。此处,“昼闲”是因,“泪弹”是果,因为寂寞无绪,无人可说,所以只有静默无语,流下悲伤的泪水。 “阑珊,香销轻梦还。”“阑珊”,本义是将尽、衰落,既可以指物,亦可以指人。此处“阑珊”二字并没有主语,所以既可以说春色阑珊(春色将尽),亦可以说意兴阑珊(精神低落)。但不管作何解,传达出来的情感基调皆同,即感伤春逝之情。“香销轻梦还”,化用李清照《念奴娇》“被冷香销新梦觉”,以“轻梦”替掉易安“新梦”,虽是一字之移,含义却大不一样。“新梦”,是梦乡新到;“轻梦”,是指做的很浅的梦,梦乡说不定还没有到。梦乡未到,一下子就醒了,梦中的情景消逝,眼前一片凄凉,那人早已不在身边了,这种表达,就句意而言,比易安更为凄苦哀怨。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上阕说闺中女子怅怅地醒来,这里说她醒来后,斜倚着画屏,开始思念往事。但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一切都令人伤感,都让人倍感凄清,此时此刻只剩相思二字占据了全部情怀。“相思字”,即相思语、相思字句,亦为词人最为钟情之词,譬如苏轼有“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辛弃疾有“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张炎有“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有还重摺”。词人此处,“空作相思字”,意谓她面对一片春景不有伤感,意中人不在身边,对景伤情,将写满了相思字也无计可施。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最后四句回忆起当时与意中人相会的情景:柳丝,花枝,蝴蝶,春光旖旎。而如今往事皆非,空作相思意。全篇荡漾着一种淡淡的哀伤,写尽了“思往事”的刻骨铭心的寂寞情怀。
注释
双环:门上双环,此代指门。 阑珊:稀疏零落。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nà lán xìng dé]

清满洲正黄旗人,叶赫纳兰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王族姓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性德,字容若,号饮水、楞伽山人。生于清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曾祖父叶赫部贝勒金台石,曾祖姑孟古哲哲(金台石妹、清太祖妃、清太宗母)。父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母英亲王阿济格(多尔衮兄)女爱新觉罗氏。从祖妹康熙惠妃纳喇氏(金台石曾孙、明珠从弟索尔和女),从曾祖姑表姪胤禔(惠妃纳喇氏子)。康熙十年(1671年),时十七岁进太学。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康熙十二年(1673年)中会试,因患寒疾,未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二十二岁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帝(与容若为从曾祖姑表兄弟,且年齿相彷)爱其才,更兼出身八旗,世为皇戚,故常伴帝侧,授三等侍卫职,寻晋一等侍卫,数随帝出巡塞外,并奉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边事。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患急病卒,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一),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容若「生长华阀,淡于荣利」(《清诗别裁集》),爱才喜客,「书史友生外,无他好也。」(《清诗别裁集》)所与游者皆一时名士,与世所称落落寡合者,如严荪友、顾梁汾、陈迦陵、姜湛园尤相契厚。诗文均工,诗得唐开元、大历间丰格;词尤享名,喜学北宋,论者谓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故能眞切感人。」「诗情飘忽要眇,断肠人远,伤心事多,年之不永,即于韵语中知之。」(《清诗别裁集》)谭复堂以之与项莲生、蒋鹿潭为「清词三鼎足」。今人以其与曹实庵、顾梁汾称「京华三绝」。集宋元来诸家经解,刻《通志堂九经解》。有《通志堂集》。词集《侧帽集》、《饮水词》。生平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四·〈文苑列传·纳兰性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