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 寄子由
huà táng chūn · jì zi yóu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译文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风平浪静之後,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简析
《画堂春·寄子由》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九月。上阕写宋神宗熙宁四年秋,东坡与颍滨同遊陈州柳湖的情景,下阕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东坡、颍滨二人离合的情思。全词,表达了东坡对颍滨的思念之情。写景生动,声与色,动与静,远与近互相映衬,交织成一幅声情并茂的画面。
注释
画堂春:词牌名。《钦定词谱》:「调见《淮海集》,即咏画堂春色」,因秦少游《本意》词中有「画屏」字样,故取为调名。唐时豪贵家多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之厅堂,称「画堂」。白乐天《三月三日》诗中有「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句。又,唐·薛大拙《赠韦氏歌人》诗:「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画堂」似已为一种曲调。宋王晋卿词名《画堂春令》。清沈去矜词有「万峰攒翠」句,故又名《万峰攒翠》。双调,四十七字,上阕四句,四平韵,下阕四句,三平韵。上下阕除第一句不同外,其馀三句字数、格律相同。 题注:傅注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俱未收,唯见元延祐本《东坡乐府·卷上》。 子由:东坡弟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溶漾:水波荡漾貌。 唐·杜樊川《汉江》诗:「溶溶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宋·张子野《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词:「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 济南:龙榆生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二十六·济南府》:「济南府,《禹贡》青州之域。周为齐地。秦属齐郡。汉初分置济南郡,文帝十六年为济南国(西南境为济北国,西北境为平原郡,东南境为千乘郡地),景帝二年国除为郡。後汉建武十五年,复为济南国。三国属魏。晋曰济南郡。宋元嘉九年,侨置冀州(北境属魏)。後魏皇兴三年,改曰齐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为齐郡。唐武德元年,复曰齐州,二年置总管府,贞观元年府罢,七年又置都督府,天宝初改曰临淄郡,五年复曰齐郡,乾元初复曰齐州,属河南道(《唐书·方镇表》:『乾宁二年置武肃军防禦使,天复元年罢』)。五代因之。宋初曰齐州济南郡,治平二年置兴德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济南府属京东东路(《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属京东路,熙宁七年分属西路,元丰五年仍属东路』)。金曰济南府属山东东路。元为济南路。明洪武初复曰济南府,九年为山东布政使司治。」 暮云:唐·杜少陵《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後以「春树暮云」为仰慕、怀念友人之辞。 「济南何在暮云多」句:此谓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归去:指子由任满,将召还。

作者简介

苏轼[sū shì]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移知湖州,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史称“乌台诗案”。狱罢,贬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元丰四年(1081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1085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起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兼侍读。元祐四年(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东坡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东坡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1091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出知定州。绍圣元年(1094年),贬惠州。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州。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宋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四(按: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1037年)。宋孝宗时谥文忠。东坡于文学艺术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清新畅达,与欧阳文忠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山谷并称“苏黄”;作词开豪放一派,变词体绮靡之风,下启南宋,与辛稼轩并称“苏辛”;工书,擅行、楷,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山谷、米元章、蔡君谟并称宋四家;画学文与可,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有《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全宋诗》东坡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卷四七、卷四八,以清干隆刊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为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德初、顾景繁《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初白《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踵息《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为金石碑帖和著录金石诗文的专著的有关部分;一为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义门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檠斋、纪晓岚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茗簃所校缪艺术风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采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四九卷。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苏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