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慢
hú zhōng tiān màn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译文
[上阕] 清凉的风吹拂着碧绿的水面, 看那天空之路平稳地送来,一轮明月。 传说中翠绿水面的瀛洲仙山,凡人难以到达, 相比起来,就好像人间秋季的离别,更显清冷。 仙女用玉手吹奏着美妙的瑶笙, 月光、玉手、笙乐一时之间融为一体,色彩相映生辉, 轻轻地演奏着那曼妙的《霓裳羽衣曲》。 在天津桥之上,有人偷偷地记录下这新谱写的词曲。 [下阕] 想当日是谁幻化出那银桥的景象? 是曹操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 那荒诞的计谋一笑便成千古笑谈。 真让人相信,这月亮就是众神仙举行盛大宴会的地方, 如同将那华丽的水晶宫殿搬到了人间。 云海清澈,没有尘埃, 山河都沐浴在月光之中,影子布满大地, 月宫桂树清冷地吹落着散发清香的白色花瓣,如同香雪。 又何必劳动吴刚的玉斧去修剪呢? 这月亮就像金瓯一样,千古完美无缺。
简析
这首词牌名为《素飙漾碧》,是一首描写月夜美景的词作。词的上片描绘了清凉的秋夜,明月高悬,水波荡漾,仙乐飘飘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清幽空灵的意境。下片则通过典故,进一步升华了月夜的意境,将眼前的月景与传说中的仙境相联系,表达了对美好永恒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全词用语清丽典雅,意象丰富,情景交融,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注释
素飙漾碧: 词牌名,调名。素飙,清凉的风,秋风。素,白色,形容清凉、洁净。飙,疾风。漾碧,碧绿的水波荡漾。漾,水波荡漾。碧,碧绿。 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 看那天上的道路平稳地送来一轮明月。天衢,天路,指天空。衢,道路。稳送,平稳地送来。一轮明月,一轮圆月。 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碧绿的水面如同仙境瀛壶一般人迹罕至,相比之下,世间的秋景就显得平庸了。翠水,碧绿的水。瀛壶,传说中的仙山瀛洲和壶梁,指仙境。人不到,人迹罕至,没有人能到达。比似,相比,比较起来。世间秋别,世间的秋景,指凡俗的秋景。别,不同,不寻常,这里引申为平庸。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 演奏瑶笙的玉手,与月光融为一体,仿佛正在轻轻演奏那轻柔美妙的《霓裳羽衣曲》。玉手,洁白如玉的手,形容演奏者的手的美丽。瑶笙,用美玉装饰的笙,泛指精美的笙。一时同色,指笙、演奏者的手和月光融为一体,颜色相同。小按,轻轻地按动(笙的簧片),指轻柔地演奏。霓裳叠,《霓裳羽衣曲》的叠奏部分,形容乐曲的轻柔美妙。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叠,重叠,这里指叠奏部分,更加轻柔。 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在天津桥上,有人偷偷地记录下这美好的新词曲。天津桥,传说中天上的桥梁,也可能指地上的著名桥梁,这里借指赏月宴饮的场所。偷记,偷偷地记录,悄悄地写下来。新阕,新的词曲。阕,乐曲的段落,这里指词曲。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 当年是谁幻化出银桥,像曹操那样把它当作儿戏,一笑置之,最终成为了痴心妄想的绝境呢?当日,当年,指过去。谁幻银桥,谁幻化出银桥,可能指传说中的神仙或者历史人物,典故不明,可能指某种美好的愿景或幻象。银桥,银色的桥梁,形容虚幻美好的事物。阿瞒,曹操的小名。儿戏,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比喻轻率、不认真。一笑成痴绝,一笑而过,最终成为痴心妄想的绝境。痴绝,痴迷到极点,绝境,没有出路。这里可能暗指曹操建铜雀台的故事,虽有雄心壮志,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局限。 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 真的相信这是群仙在高处宴饮的地方,将水晶宫阙都移到了人间吗?肯信,真的相信,表示反问语气,其实是相信。群仙高宴处,群仙在高处宴饮的地方,指传说中的仙境。水晶宫阙,用水晶建造的宫殿,形容仙宫的晶莹剔透,也指月宫。阙,宫殿。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 云海茫茫,尘埃都被清扫干净,山河的影子映满了月光,清冷的桂花吹落,如同飘落香雪一般。云海尘清,云海茫茫,尘埃也被清扫干净,形容月夜的清朗洁净。云海,云雾缭绕的样子。尘清,尘埃被清扫干净。山河影满,山河的影子映满了月光,形容月光普照大地。桂冷吹香雪,清冷的桂花吹落,如同飘落香雪一般。桂,桂花,月宫中传说有桂树。香雪,形容桂花如雪花般洁白而香。 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又何必劳动吴刚用玉斧去砍伐桂树呢,这美好的景象如同金瓯一样永远完美无缺。何劳玉斧,何必劳动玉斧,指不需要再做什么,已经完美了。玉斧,传说中吴刚砍伐月宫桂树所用的斧头。金瓯千古无缺,像金瓯一样永远完美无缺。金瓯,古代用金子做的杯子,比喻疆土、国家政权。千古无缺,永远完美无缺,形容非常完美,没有缺陷。这里以金瓯比喻月亮,赞美月亮的圆满和永恒。

作者简介

曾觌[céng dí]

宋开封人,字纯甫,号海野老农。以父任补官。高宗绍兴三十年,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广收贿赂,权势颇盛。坐事出为淮西副总管,徙浙东。乾道中升承宣使、节度使,后除开府仪同三司。用事近二十年,权震中外。有《海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