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jiāng fù wú xīng dēng lè yóu yuán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简析
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
注释
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唐时为登览胜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无能:无所作为。 闲:闲情逸兴。 僧:僧人。 把:持、握。 麾(huī):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作者简介

杜牧[dù mù]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