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