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 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
liù yāo lìng · yòng lù shì shì , sòng yù shān lìng lù dé lóng shì qīn dōng guī wú zhōng

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醉怀霜橘,堕地金圆醒时觉。

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更看君侯事业,不负平生学。离觞愁怯。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译文
简析
注释
“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句:四卷本甲集作“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 陆德隆:疑为陆翼言,吴县人。 攀得短辕折: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十一·〈舟车部·舟部〉》:“《东观汉记》曰:‘第五伦为会稽守,为事徵,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第五伦密委去。百姓闻之,乘船追之,交错水中,其得民心如此。’” 故山归梦:唐·李商隐《归墅》诗:“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千里莼羹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陆机诣王武子(济),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便整松江一棹,点检能言鸭。”句:用唐代陆龟蒙故事。比喻文人囊中虽无所有,但其才智足以惊人。唐·陆龟蒙《甫里集·卷二十·〈附录·杨文公谈苑〉》:“唐陆龟蒙善为赋,绝妙。……相传龟蒙多智数,狡狯,居笠泽。有内养自长安使杭州,舟出舍下,小童奴以小舟驱群鸭出,内养弹其一绿头雄鸭,折头。龟蒙遽舍出,大呼云:‘此绿鸭有异,善人言,适将献状本州,贡天子,今持此死鸭以诣官自言耳。’内养少长宫禁,不知外事,信然,甚惊骇,厚以金帛遗之,龟蒙乃止。因徐问龟蒙曰:‘此鸭能言?’龟蒙曰:‘常自呼其名。’巧捷类此。”宋·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陆龟蒙》诗:“千首文章二顷田,囊中未有一钱看;却因养得能言鸭,惊破王孙金弹丸。”宋·王十朋集注引程璌曰:“陆龟蒙有斗鸭一栏,颇极驯养。一旦驿使过焉,挟弹毙其尤者。龟蒙曰:‘此鸭善人言,见欲附苏州上进,使者奈何毙之?’使人惧,尽与橐中金,以窒其口。徐使问人语之状,龟蒙曰:‘能自呼名耳。’” “故人欢接。醉怀霜橘,堕地金圆醒时觉。”句:《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霜橘,四卷本作“双橘”。 “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句:《史记·卷九十七·陆贾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刘郎,指汉高帝。 “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句:《晋书·卷三十四·羊祜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假节,散骑常侍、卫将军如故。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閤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吴西陵督步阐举城来降。吴将陆抗攻之甚急,诏祜迎阐。祜率兵五万出江陵,遣荆州刺史杨肇攻抗,不克,阐竟为抗所擒。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酖人者!’时谈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日。”曹刘,指曹魏与刘蜀。 不负平生学:《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九·陆贽传》:“贽以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 细写《茶经》煑香雪:唐代陆羽字鸿渐,竟陵人。隐苕溪,杜门著书,有《茶经》三卷。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