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
lún yǔ sān zé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
孔子说:“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智慧。”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简析
注释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同“智”,聪明,智慧。 箪(da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陋巷:破败简陋的居住区。 堪:忍受。 《诗》:指《诗经》。 兴:抒发情志。 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群:结交朋友。 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迩(er):近。 识:认识,了解,记。 厌:满足。 诲:教导。

作者简介

孔子[kǒng zi]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