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七卷 · 离娄上 · 第八节
mèng zi · dì qī juǎn · lí lóu shàng · dì bā jié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译文
孟子说:“不仁的人可以同他谈论仁道吗?别人有危险,他安然不动,别人遭了灾,他却趁火打劫,高兴于别人所遭受的惨祸。不仁的人如果可以同他谈论仁道,那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吗?有个小孩子唱道:‘沧浪的水清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双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清呢,就洗帽缨;浊呢,就洗双脚。这都取决于水本身啊。’人一定先是有自取侮辱的原因,然后别人才侮辱他;家一定先是有自毁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毁掉它;国一定先是有自己招来攻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攻伐它。《太甲》说:‘天降的灾难还可以躲避,自找的灾难那可活不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简析
注释
菑(zāi):同“灾”。 沧浪:河名,即汉水。缨:系在颈下的帽带。 沧浪四句:上古流传的民谣。 太甲:《尚书》篇名。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