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九节
mèng zi · dì shí sān juǎn · jìn xīn shàng · dì jiǔ jié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君主吗?我和你说说游说的事。别人了解你的用意,你要自得其乐;别人不了解你的用意,你也要自得其乐。” 宋勾践问道:“怎么做才能够自得其乐呢?” 孟子回答说:“尊崇德,喜欢义,就能够自得其乐了。因此,士人困窘时,不会失去义;得意时,不会背离道。困窘时不失去义,所以士就能够自得其乐;有地位的时候不背离道,因此百姓不会对他感到失望。古时的人,得志时施恩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显现于世间。困窘时便独善其身;得志时便兼善天下。”
简析
注释
宋勾践:姓宋,名勾践,孟子同时代人。 游:游说。 嚣嚣(xiāoxiāo):自得无欲的样子。 得己:自得其乐。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