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二节
mèng zi · dì shí sì juǎn · jìn xīn xià · dì sān shí èr jié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译文
孟子说:“言语浅近但意旨深远的,是‘善言’;操持简约而恩泽博大的,是‘善道’。君子的言谈,讲的都是眼前的事,然而道却蕴含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人们的毛病在于舍弃自己的田地,而去耕耘别人的田地——要求他人的太多,而对自己的要求却很少。”
简析
注释
指:意旨,意向。 施:恩惠。 不下带:古代注视人,目光不可低于对方的腰带。文中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带,腰带。 芸:同“耘”。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