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三十六节
mèng zi · dì shí sì juǎn · jìn xīn xià · dì sān shí liù jié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译文
曾皙喜欢吃羊枣,曾子因此便不忍心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炒肉和羊枣比,哪个更好吃?” 孟子说:“炒肉好吃呀!” 公孙丑说:“既然这样,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炒肉而不吃羊枣?” 孟子回答说:“炒肉是人们的共同爱好,吃羊枣却是曾皙的独特喜好。就像避讳,只避名,不避姓,因为姓是大家所共有的,名却是一个人所独有的。”
简析
注释
羊枣:果名。初生色黄,熟则黑,似羊屎。 脍炙:即脍和炙,都是佳肴。肉细切曰脍,烹炒曰炙。 讳:指对君主或尊长辈的名字避开而不直称。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