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十九节
mèng zi · dì shí sì juǎn · jìn xīn xià · dì shí jiǔ jié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文王也。”

译文
貉稽说:“我的口碑很差。” 孟子说:“没有关系。士人厌恶这种多嘴多舌。《诗经》说过:‘愁思重重压在心,小人视我眼中钉。’孔子是这样的人。‘不能消灭别人的怨恨,也不要失去自己的声誉。’文王是这样的人。”
简析
注释
貉(mò)稽:人名。姓貉,名稽。 理:和顺。 “忧心”两句:见《诗经·邶风·柏舟》。悄悄,忧愁的样子。愠,恼怒。 “肆不殄”句:见《诗经·大雅·绵》。肆,故,既然。殄(tiǎn),灭尽。厥,代词,其。问(wèn),通“闻”,声誉。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