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四卷 · 尽心下 · 第四节
mèng zi · dì shí sì juǎn · jìn xīn xià · dì sì jié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译文
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作战。’这是大罪过。国君喜好仁,就会天下无敌。商汤向南方征讨,北方的民族就会埋怨,向东方去征讨,西方的民族就会埋怨,说:‘为什么不先来我们这儿?’周武王讨伐殷商的时候,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武王对殷商的百姓说:‘不要害怕!我是来让你们得到安宁的,不是和你们为敌的。’殷商的百姓都把额角触地叩头,发出的声响如同山陵崩塌。‘征’的意思是‘正’,如果各个国家都端正自身,哪里用得着作战呢?”
简析
注释
陈:同“阵”。 革车:兵车。两:同“辆”。虎贲(bēn):勇士。 若崩厥角稽首:“厥角稽首若崩”之倒文。厥角:这里指以额触地。厥,同“蹶”,顿。角,额角。稽(qǐ)首:古时的跪拜礼,叩头于地。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