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七节
mèng zi · dì sì juǎn · gōng sūn chǒu xià · dì qī jié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译文
孟子为安葬母亲,从齐国回到了鲁国,然后又返回齐国,在嬴邑停了下来。 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您错爱,让我管木匠的事。当时事情急迫,我不敢请教。现在愿有所请教:棺木似乎太好了。” 孟子说:“古时候,棺椁没有固定的尺寸,到了中古的时候,规定棺厚七寸,椁与之相称。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椁,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这样才能孝心。因礼制限定而不能用,不能算如意;没钱,也不能如意。礼制规定可以用,又有钱,古人都这样用了,为什么就我不行?而且为死者考虑,不使泥土挨着肌肤,对于孝子来说不是可以少点遗憾吗?我听说过,君子不会因为天下的缘故而在父母的身上节俭。”
简析
注释
嬴(yíng):齐国邑名,故城在今山东莱芜西北。 充虞:孟子弟子。 严:急。 以:太。 度:厚薄长短的标准。中古:指周公制礼的时候。 比:为。化者,死者。 恔(xiào):满意。

作者简介

孟子[mèng zi]

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车,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