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冠子 · 元夕
nǚ guàn zi · yuán xī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译文
蕙兰花散花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彩灯映红了尘埃迷天漫地,车水马龙,万众欢腾。何况近年来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请问谁能向天公,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人来人往,车声隆隆,手持罗帕的美女如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闲记故国元夕的风景,以便他日吊凭。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
简析
此词为歌咏元宵,抒发盛衰兴亡感慨之作,写于南宋覆亡之后。上片写今昔元宵盛衰的感伤。“蕙花”六句追怀南宋元宵的繁盛景象,描绘出一幅声色、光影交织的元宵灯月图。“而今”三句突作顿折,强调昔日游人熙攘,红尘迷暗明月的光景已然消失,流露出故国覆亡后元宵凄凉的深切悲痛和失落。“况年来”二句折笔写自身深怀亡国哀痛而“心懒意怯”,怕与幼稚无知的女娃们嬉闹游耍。 下片抒写怀旧情肠。“江城”三句补写元夜灯盏冷落,至初更便已悄寂无人,同昔日通宵游赏灯会之举国欢庆,形同天壤之别。“再向天公借”是作者于悄寂无聊,苦极悲极之际的突发奇想,流露出繁华消逝,大势已去,人力难复的无奈与憾恨。末以“笑”字带出对邻女犹唱“夕阳西下”之词的亦谐亦庄的感叹,其所唱元宵盛景与词人写“旧家风景”相谐相映,令词人肃然动情,令词人酸楚难堪,故作无言的苦笑,令人备觉伤感。
注释
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唐词内容多咏女道士。今存词中,小令始于温庭筠,双调四十一字,上阕平仄韵换协,下阕平韵。长调始于柳永,双调一百十一字,仄韵。 蕙:香草名。 雪晴:雪止天晴。 池馆:池苑馆舍。 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琉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 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元夜:元宵。 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 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罗帕: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 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银粉砑(yà):碾压上银粉的纸。

作者简介

蒋捷[jiǎng jié]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字胜欲,号竹山。先世为宜兴钜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遁迹不仕。家居竹山,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元成宗大德间,宪使臧梦解、陆义斋交章荐其才,卒不就,气节为时人所重。平生著述以义理、小学为主,尤工词,与周草窗、王碧山、张玉田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故国之思、山河之恸,词风兼融豪放婉约,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旣无辛派後劲粗放直率之病,亦无姜派末流刻削隐晦之失。词调时有清新轻快之作,不似时人碧山、玉田词一味低沉阴暗,尤以造语奇巧之作,于宋季词坛独标一格,卓然成家,下启清初阳羡词派。清刘融斋谓:「竹山词未极流动自然,然洗练缜密,语多创获。其志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刘文房为『五言长城』 ,竹山其亦『长短句之长城』 欤!」有《竹山词》(存词九十馀首)、《小学详断》等著作传世,其中《竹山词》一卷,收入毛汲古《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 又《竹山词》二卷,收入涉园影宋元明词续刊本。清 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