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带湖新居将成
qìn yuán chūn · dài hú xīn jū jiāng chéng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译文
归隐的园圃刚刚开成,白鹤猿猴都在惊怪,主人没有归来,归隐山林本是我平生的志趣,为什么甘为士人所笑,总是混迹尘埃?厌倦了官场就该急流勇退,求清闲愈早愈好,岂止是为享受莼羹鲈脍?你看那秋江上,听到弓弦响,惊雁急忙躲闪,行船回头,是因为骇浪扑来。 东冈上盖起那茅屋书斋,最好是把门窗临湖开。要划船垂钓,先种下柳树一排排;插上稀疏的篱笆保护翠竹,但不要妨碍赏梅。秋菊可餐服,春兰能佩戴,两种花留给我归来亲手栽。我反复思考,只怕圣上不让我离开,归隐之章仍在犹豫徘徊。
简析
此词上阕主要写词人萌发弃政归田之念,说明欲隐缘由;下阕用白描的写法写未来打算,对带湖的建设,作了一些新的增设。全词色彩协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凝炼,寓意境于自然景色之中,笔到处景物皆活,充分体现了辛稼轩“以文为词”的特征。
注释
带湖新居将成:《花庵词选》作“退闲”。 带湖:信州府城北灵山门外,今江西上饶市。宋·韩淲《周国正约过茶山带湖》诗:“从容出处易,缅怀聚散难。记此野城北,望望横灵山。” 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隐,于院中闢三径,惟与高人雅士交往。《三辅决录·卷一·逃名》:“蒋诩,字元卿,隐于杜陵,舍中三逕,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挫廉逃名之士。”,后世即以“三径”指隐居者的家园。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宋·苏轼《次韵周邠》诗:“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 鹤怨猿惊: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化用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至于还颷(biāo)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稼轩:宋·洪迈《稼轩记》说:辛稼轩在带湖建了一所很宏大的私人别墅,在新居右侧,建了上百间的房子,左侧,开辟了“稻田泱泱”,还馀下十弓的空地,“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而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耜之为者。” 甚:为甚。 云山:农村。 意气:神态。《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晏婴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这里作志气讲。 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 抵死:老是、总是。 尘埃: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斗擞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意倦须还:这里指退隐回家。 貴早:《花庵词选》作“要早”。 莼羹鲈脍:《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见机。”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句:比喻在官场碰壁,遭人排挤,因此避世。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诗:“麋兴丽箭,雁落惊弦。”《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鴈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骇浪:形容海浪像马受惊时的奔跑。作者感觉到官场的奸诈险恶。要作鴈避船回的准备。这就是回带湖的动机。 东冈:《花庵词选》作“东岗”,东边的小岑。 葺(qì):用茅草修复房子叫葺。 好都把:作“必须统统地”解。 轩窗临水: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会稽镜湖之东,地名东关,有天花寺。吕文靖尝题诗云:‘贺家湖上天花寺,一一轩窗向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诗:“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送贾讷倅眉》诗:“父老得书知我在,小窗临水为君开。”轩,小房子。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句:语出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又:“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兰有春秋二种,都可以佩带。这里写春兰,是与上边的秋菊相对。一说这两句化用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作者自己如屈原一般志行高洁,不愿同流合污。 先生:是下人对辛稼轩的称呼。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