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
qǐ shí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译文
饥饿驱我出门去,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无韩信才我心愧。 牢记胸中如何谢,死后报答君恩惠。
简析
《乞食》是晋宋之际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记叙了诗人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遗赠、留饮的活动。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心情;中间六句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全诗语言平淡无华,却蕴发着人性美丽的光辉。
注释
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 竟:究竟。 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斯:这。 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 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 遗(wèi):赠送。 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谈谐:彼此谈话投机。 觞(shāng)至辄(zhé)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觞,进酒劝饮;辄,就、总是。 新知:新交的朋友。 言咏:吟咏。 感:感激。 子:对人的尊称。 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 非韩才:没有韩信的才能。 衔:马勒于口,勒不会掉落,意为永远不忘。 戢(jí):收藏。 衔戢: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这是古人表示日后重报的说法,非关迷信与否。冥,幽暗,死者神魂所居;贻,赠送。

作者简介

陶渊明[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