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辞
qiū fēng cí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草木枯黄雁南归。 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思念美人难忘怀。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简析
《秋风辞》是西汉武帝的作品。西汉元鼎四年(西元前一一三年),汉武帝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祭祀后土,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後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全诗比兴并用、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音韵流畅,且适合传唱,是中国文学史上「悲秋」的佳作,历来受到赞誉。
注释
辞:韵文的一种。 黄落:变黄而枯落。 秀:此草本植物开花叫「秀」。这里比佳人颜色。 芳:香气,比佳人香气。 兰、菊:这里比拟佳人。 兰有秀兮菊有芳:「兰有秀」与「菊有芳」,互文见义,意为兰和菊均有秀、有芳。 佳人:这里指想求得的贤才。 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泛,浮;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 汾河:起源于山西宁武,西南流至河津西南入黄河。 中流:中央。 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鸣:发声、响。 发:引发,即「唱」。 棹(zhào)歌:船工行船时所唱的歌。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极:尽。 奈老何:对老怎么办呢?

作者简介

刘彻[liú chè]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有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等举措亦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