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其一)
qǔ jiāng èr shǒu ( qí yī )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 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简析
《曲江二首》写于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注释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减却春:减掉春色。 万点:形容落花之多。 且:暂且。 经眼:一作“惊眼”,从眼前经过。。 伤:伤感、忧伤。 小堂:一作“小棠”。 巢翡翠:翡翠鸟筑巢。 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苑。 苑边:一作“花边”。 冢:坟墓。 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名:一作“浮荣”,虚名。

作者简介

杜甫[dù fǔ]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