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shí bì lì zhāo tí jīng shě shī

四城有顿踬,三世无极已。

浮欢昧眼前,沈照贯终始。

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

挥霍梦幻顷,飘忽风雷起。

良缘迨未谢,时逝不可俟。

敬拟灵鹫山,尚想祗洹轨。

绝溜飞庭前,高林映窗里。

禅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译文
当年佛陀出游四门看见人生的困苦,体会到过、现、未三世流转无穷。 现世的欢乐挡住了人的视野,深刻的观照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年轻的时候总以为来日方长,到年老的时候才发现时光紧迫。 时间急速流逝如梦幻一般,又飘忽好象是闪电一样。 人世的因缘还没有完结,时光流逝也不可期待。 恭敬地设想灵鹫山的情景,还有当年只园的轨范。 高悬的瀑布奔流在这庭院之前,高大的树林映照在窗户里。 在禅室里体会大乘“空”现,在讲堂里解析玄妙的佛理。
简析
《石壁立招提精舍》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诗分三层,前六句为第一层结合身世说明佛理。中六句为第二层正写顿悟前非,于石壁立招提精舍。最后四句为第三层状精舍美景,拟想今后在其中的悟道生活。这首诗结构造语上有着高度的艺术性,结构与造景两妙相融,遂使枯燥乏味的哲理诗显得墨气精光。
注释
招提:本义为僧房,后来也作寺院的别称。 四城:指佛陀在俗为太子时所游四城门。典出《因果经》:“尔时太子,年渐长大,出家时至,故辞父王,出四城门游观。前三所逢生厌唯欲,第四出家。”顿踬(dùnzhì):绊倒,意谓不顺利。 三世:过、现、未三世。这里疑代指佛界。《维摩经》曰:“此经广说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僧肇日:三世菩萨,不思议道,皆陈在此经。”无极已:无限期。 浮欢:现世的欢乐。昧(mèi)眼前:连眼前的事物也看不清楚。昧,模糊。 沈照:深入地观照。 颓(tuí):衰弱。迫暮齿:晚年时感到了时光的紧迫可贵。 挥霍:此谓急速的样子。 飘忽:快捷疾速的意思。 迨(dài):同“逮”,及。谢:凋谢,结束。 俟(sì):等待。 拟:向往。灵鹫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佛陀曾在此居住、说法多年。 祗洹(zhīhuán):祗垣,即只树给孤独园,在古印度乔萨罗国舍卫城南,也是佛陀居住、说法的场所。 绝溜(liù):凌空而下的涧水或瀑布。 栖:栖息,居住。空观:佛教认识世界的理论之一,具体内涵各时期、各派别理解并不一致。如三论宗有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 讲宇:讲堂。妙理:指佛教的各种精微理论,《法华经》载有迹门十妙。

作者简介

谢灵运[xiè líng yùn]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