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盟鸥
shuǐ diào gē tóu · méng ōu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
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简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作者罢官归家不久,反映了词人当时的生活,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思想感情。此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全词主要特点在于题为「盟鸥」,戏用会盟体,在新奇当中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内涵。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唐朝大曲有《水调歌》,宋·王灼《碧鸡漫志·卷四》:「按《隋唐嘉话》: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即是水调中制歌也。世以今曲《水调歌》为炀帝自制,今曲乃中吕调,而唐所谓南吕商,则今俗呼中管林钟商也。」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双调,九十五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亦有前后阕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 盟鸥:活用狎鸥鸟不惊之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列子·卷二·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唐·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诗:「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盟。」 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翠奁:翠绿色的镜匣。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先生:作者自称。 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屦,用麻、葛做成的鞋。 杖屦无事:《花庵词选》作「无事杖屦」。 一日走千回:唐·杜甫《三绝句·其二》:「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又《百忧集行》:「一日上树能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句:表示与鸥鹭结盟,要互相信任,不要猜疑。《左传·僖公九年》:「(九年)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鸥鹭,四卷本甲集作「鸥鸟」;相猜,《花庵词选》作「嫌猜」。 偕来:一起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句:描写鸥鹭在水中窥鱼欲捕的情态。 窥鱼:宋·黄庭坚《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白鸥窥鱼凝不知。」 痴计:心计痴拙。 「不解举吾杯」句:不理解我举杯自饮的情怀。 废沼荒丘畴昔:宋·洪迈《稼轩记》:「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畴昔,以往、过去。 明月清风此夜:宋·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句:过去荒凉的废池荒丘,如今变得景色优美。以带湖今昔的变化,感叹人世沧桑,欢乐和痛苦总是相继变化的。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句:唐·杜甫《舍弟占归草堂检校聊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