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湖南部曲
sòng bié hú nán bù qū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译文
穿青衫匹马单枪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急速启程。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立战功。 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事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你去後鹏程万里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贫困终生。
简析
作者通过这首七言律诗描写自己遭受谗谤,及对武勇有为的部属的关怀热爱,鼓励他为国效忠,祝愿他前程远大,即使自己遭受政治挫折、生活困厄也心甘情愿,寄寓了作者壮志未酬的一腔忠愤。全篇抒情极尽抑扬顿挫之能事,使豪宕不平之气漫溢纸上。
注释
部曲: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万人呼:语出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诗:「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符:这里指军中移文。飞虎军当时由帅臣节制,帅幕移文军中,称「传符」。 急急符: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陈师道《咸平读书堂》诗有「不奉急急符」语。 「愧我明珠成薏苡」句:《後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交趾常食薏苡,以其能胜瘴气。及还朝,带回一车薏苡。马援卒後,有人上书皇帝诬陷说马援从交趾运回的都是明珠文犀等宝物。这里反用其事。辛稼轩因创置飞虎军等事受到当时朝中大臣猜疑谮(zèn)毁,被台臣上章弹劾有「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等罪名。 於菟(wūtú):虎的别称。《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虎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诗:「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陈师道《徐氏闲轩》:「更能赤手缚於菟。」 胆满躯:《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醉後粗狂胆满躯。」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