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十四之江南
sòng dù shí sì zhī jiāng nán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译文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简析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从写景入笔,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注释
送杜十四之江南: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孟浩然友人。 之:去,到。 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 为:一作“连”。 春江:一作“江村”。 淼茫:即渺茫。 何处泊:一作“何处泊”。 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作者简介

孟浩然[mèng hào rán]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