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侍御谪闽中
sòng zhèng shì yù zhé mǐn zhōng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译文
你远谪荒瘴,不应该怨恨萦心,朋友,我曾经是去过闽中之人。 到闽中大概很少见到远旅雁阵;深夜,听到的都是哀伤的猿啼。 闽东的山路,到处是云昏岭峻,闽南住久了,瘴疠也不必心悸。 朋友,你一定逢赦,恩沾雨露,珍重啊,风波之献,路上当心!
简析
这首五律是作者为友人郑侍御写的送别诗。此诗开头二句从贬官一事说起,安慰朋友不要伤怀过度,并且说自己从前也曾去过闽中;中间四句向朋友如实地介绍闽中的荒僻而艰苦的环境;最后二句说朋友一定会得到恩赦,并祝福他一路保重。全诗八句四十字,写了朋友的安慰、忠告、劝勉和祝愿之意,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也蕴含着为友喊冤的意思。
注释
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贬谪,官员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 闽中:指福州地区。 无恨:不要怨恨。 旧过(guō):以前去过。过,作往访解。 大都:大概。 合:交融。 瘴疠: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 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 风波:路途险阻,比喻事物的变动。

作者简介

高适[gāo shì]

高适,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