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
yǒng yù lè · jiǎn xiào tíng yún xīn zhǒng shān sōng , xì zuò 。 shí yù zuò qīn jiù bào shū , zhǐ bǐ ǒu wèi dà fēng chuī qù , mò zhāng yīn jí zhī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译文
简析
注释
永遇乐(lè):词牌名。南宋·周密《天基节乐次》:「乐奏夹钟宫,第五盏,觱篥(bì lì)起《永遇乐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者始自北宋,《乐章集》注「林钟商」。晁补之词名《消息》,自注「越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明末清初·万树《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兹以苏、辛词为准。一百四字,前后阕各四仄韵。平韵者始自南宋,陈允平创为之。 「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因及之」:从四卷本丙集作「检校停云新种杉松,戏作。时欲作亲旧报书,纸笔偶为大风吹去,末章及之」。 投老:即临老或到老之意。晋·王羲之帖:「实望投老有田里骨肉之欢。」宋·王安石《拜相日题诗壁间》曰:「霜松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万松手种」句: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诗:「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晩」句:唐·白居易《栽松二首·其一》诗:「栽植我年晩,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稀。」唐·杜牧《叹花》诗:「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悽断: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凄断」。 「万事不关心眼」句:唐·王维《酬张少府》诗:「晩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聊复尔耳」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kūn)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尔耳,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尔尔」。 「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句:唐·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晩际遇雨二首·其一》诗:「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雨急:广信书院本俱作「急雨」,玆从四卷本丙集。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