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岭门山诗
yóu lǐng mén shān shī

西京谁修政?龚汲称良吏。

君子岂定所,清尘虑不嗣。

早莅建德乡,民怀虞芮意。

海岸常寥寥,空馆盈清思。

协以上冬月,晨游肆所喜。

千圻邈不同,万岭状皆异。

威摧三山峭,瀄汩两江驶。

渔舟岂安流,樵拾谢西芘。

人生谁云乐?贵不屈所志。

译文
前朝炎汉,谁人能,修明政治?龚遂汲黯,两太守,世称良吏。 君子出仕,又何须,定位京邑,前贤清风,我步尘,惟恐不继。 到此永嘉,民立德,寡欲少私,百姓乐生,淳风俗,尤尚忠恕。 滨海之地,远故乡,常怀旷寂,官署悠闲,无争讼,空馆清思。 欣和怡悦,于盂冬,十月夏历,晨问出游,纵我情,尽历所喜。 千涯逶迤,一程程,弯弯曲曲,万岭崇峻,一层层,重重峙峙。 崔巍岭峙,如三山,陡峭壁立,云腾水淼,似两江,疾速奔逝。 商贾渔舟,顺江河,安稳航驶,农夫樵子,林荫中,落日归去。 人之一生,如何是,快乐一世?可贵在于,无拘束,心志所之。
简析
《游岭门山诗》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分三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了“龚汲”的事情和“虞芮”的故事,以自标风操的方式回答政敌的打击,在失意中仍可见其倔强的个性。中间八句第二部分,写景,记游山,以“晨游”发端,而以“西芘”收束,其间由朝入暮,包含了完整的一天。最后两句为第三部分,以言志作结,发出了守志不屈、身处逆境之中而不向坎壈命运低头的抗争之声。这首诗巧用典故,章句严整、匀称。
注释
岭门山:据《温州府志》,在今瑞安县治前,其山分左右两翼,中间夹坡如门,故称岭门。 西京:本指洛阳西边的京都长安,这里代指西汉王朝。 龚(gōng):指龚遂,字少卿。汉宣帝时被派往边地渤海郡作太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原来乱糟糟的渤海郡盗贼消隐,狱讼止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迅速富裕起来。 汲(jí):指汲黯,信黄老,好清静。他作东海太守时,因多病,常卧床不出,于政事只求大旨,不细管束,过了一年多,东海大治。 良吏(lì):德才兼备的好官。 岂定所:何必有固定的生活场所。这是对自己迁降永嘉作官的一种自我安慰。 清尘:清高的遗风,指龚、汲等前贤的美德。 虑不嗣(sì):担心不能继承。 莅(lì):到达。 建德乡:即永嘉郡。语本《庄子·山木》篇:“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朴,少私寡欲,其生可乐,其死可葬。” 民怀虞(yú)芮(ruì)意:指永嘉百姓具有虞芮人民那样容易受教从善的品质。据《史记·周本纪》,虞芮之人常有纠纷而不肯相让,就到周国去请周伯来评判,但见周国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深受教育,惭愧返还,从此不再争执。 协:合议,商量。 以:于,在。 上冬:孟冬,初冬。 肆所喜:放开手脚无拘无束地作自己喜欢作的事,指尽情游乐。 圻(qí):涯岸。 邈:通貌。 威摧:同崔崴,高峻的样子。 三山:即《山居赋》自注所提到的太平、天台、方石等海中三山。 瀄汩(zhìgǔ):流水发出的声音。 两江:即《山居赋》自注所提到的双流,也就是剡江和小江。 驶:流水疾速奔腾而去。 渔商:渔人和商人。郭璞《江赋》:“溯泗沿流,或渔或商。” 安流:指渔商的舟船在江河中平安航行。《楚辞·九歌》:“令沅湘兮安流。” 樵(qiáo)拾:山间砍柴和采摘果实野菜的人。 芘(pí):同庇,荫蔽。 谁云乐:什么是快乐。

作者简介

谢灵运[xiè líng yùn]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