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杯 · 离恨
yù chí bēi · lí hèn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

因思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

译文
【上片】 隋堤路上,暮色渐浓时分, 浓雾从幽深的树林中弥漫升腾。 朦胧的月光如轻纱笼罩河岸, 我将船泊在河桥最僻静的深处。 可恨那无情的画船全不顾惜, 任烟波浩渺隔断送别的南浦。 只待行人醉卧厚被中昏沉睡去, 便载着满舱离愁,悄然驶向归途。 【下片】 忽然想起当年客居汴京的岁月, 常与她依偎在疏林边雕栏旁欢聚。 歌楼里那些花枝招展的歌姬都相熟, 看惯了多少镶珠叠翠的歌舞游戏。 如今却在这渔村水驿独自栖身, 长夜漫漫如同永年,燃香对影自语。 可有谁惦念我此刻的寂寞凄凉? 唯有在梦中凝望那双宿双栖的鸳侣。
简析
这首词写词人在隋堤之畔,淡月之下,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愁别恨。上阕写泊舟夜宿。下阕抒相思离恨。全词由景及情,因今及昔,写法颇似柳永,而更委婉多变。写眼前景致采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河桥泊舟图,像笔墨淋漓的水墨画。
注释
隋堤: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时沿渠筑堤,堤上植柳,北宋演变为汴京送别之地。此处明写地理,暗喻历史沧桑与离别传统。 烟波隔南浦: 化用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以「隔」字强化空间阻绝感,船行即斩断目送可能。 冶叶倡条: 原指柳枝婀娜(李商隐《燕台诗》「冶叶倡条遍相识」),此处双关歌妓舞女,显露词人昔年风流。 焚香独自语: 「香」为计时工具(更香),「自语」实为无人可语,孤寂至与香火对话,较李煜「烛泪」更显凄怆。 时空蒙太奇:上片写「隋堤」现实场景,下片「因思」闪回汴京往事,结尾「梦魂」又跳转虚幻时空,三重时空嵌套如电影镜头。 无情 vs 多情:画舸「无情」与词人「因思」「凝想」形成尖锐对立,船载离恨的拟物化写法,可比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之无理而妙。 盛衰镜像:昔日「珠歌翠舞」与今朝「渔村水驿」构成强烈反差,未直言国运而尽显北宋末世的颓唐气息。 「鸳侣」意象:不同于寻常相思词用「双燕」「连理枝」,特选「鸳侣」呼应开篇「隋堤」水景,暗藏「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尘世眷恋。 「夜如岁」用典:源自《诗经·唐风》「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但将时间焦虑从相思转为存在困境,体现词人晚年心境。

作者简介

周邦彦[zhōu bāng yàn]

周邦彦,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