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 · 远别离
zá qū gē cí · yuǎn bié lí
yuǎn
bié
yǒu
huáng
yīng
zhī
èr
nǎi
zài
dòng
tíng
zhī
nán
xiāo
xiāng
zhī
hǎi
shuǐ
zhí
xià
wàn
shēn
shuí
rén
yán
cǎn
cǎn
yún
míng
míng
xīng
xīng
yān
guǐ
xiào
zòng
yán
zhī
jiāng
huáng
qióng
qiè
kǒng
zhào
zhī
zhōng
chéng
yún
píng
píng
hǒu
yáo
shùn
dāng
zhī
chán
jūn
shī
chén
lóng
wèi
quán
guī
chén
shǔ
biàn
huò
yán
yáo
yōu
qiú
shùn
jiǔ
lián
mián
jiē
xiāng
zhòng
tóng
fén
jìng
shì
zi
绿
yún
jiān
suí
fēng
hái
tòng
yuǎn
wàng
jiàn
cāng
zhī
shēn
shān
cāng
shān
bēng
xiāng
shuǐ
jué
zhú
shàng
zhī
lèi
nǎi
miè
译文
远别离啊,古时有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潇湘的岸边,在为与舜的远别而恸哭。洞庭、湘水虽有万里之深,也难与此别离之苦相比。她们只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感动得猿揉在烟雾中与之悲啼!鬼神为之哀泣,泪下如雨。现在我提起此事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鉴照啊。我若说出来,不但此心无人能够理解,还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国君若失去了贤臣的辅佐,就会像神龙化之为凡鱼;奸臣一旦把持了大权,他们就会由老鼠变成猛虎。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尧也得让位于舜,舜也得让位于禹。我听说,尧不是禅位于舜的,他是被舜幽囚了起来,不得已才让位于舜的。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结果,他葬在九疑山内,因山中九首皆相似。娥皇和女英连她们丈夫的孤坟也找不到了。于是这两个尧帝的女儿,只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泪水洒到竹子上,沾上了点点斑痕。最后她们一起投进了湖水,随着风波一去不返。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着南方的苍梧山,因她们与大舜再也不能见面了,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啊。要问她们洒在竹子上的泪痕何时才能灭去,恐怕只有等到苍梧山崩、湘水绝流的时候了。
简析
这首乐府诗通过娥皇、女英二妃和舜帝生离死别的故事,表现远别离的悲哀,并从故事中引出「尧幽囚」、「舜野死」的传说,说明人君失权的后果。「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 全诗议论、抒情和情景描写穿插得妥帖自然,以娥皇女英事开头,又以其事作结,既保持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又令人领略了悲剧式的崇高之美,艺术手法与诗歌主旨并行不悖,体现了李诗行云流水的风格。
注释
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皇英: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舜南巡,两妃随行,溺死于湘江,世称湘君。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没于潇湘之滨。见《列女传·母仪传》。 乃:就。 潇湘: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处。见《水经注》。这里作湘江的别称。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句:谁人不说这次分离的痛苦,像海水那样的深不见底! 惨惨:暗淡无光。 冥:阴晦的样子。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句:日光暗淡,乌云密布;猩猩在烟云中悲鸣,鬼怪在阴雨中长啸。这是比喻当时政治黑暗。 纵:即使。 补:益处。 皇穹:天,这里喻指唐玄宗。 窃恐:私自以为。 照:明察。 云凭凭:一作「雷憑憑」。 凭凭:盛大的意思。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句:我即使向唐玄宗进谏,又有什么补益?恐怕他不会了解我的忠诚,以至雷公也将要为我大鸣不平。 禅,禅让,以帝位让人。 「尧舜当之亦禅禹」句:「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的意思。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句: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或言:一作「或云」,有人说。 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幽囚,囚禁。 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 「尧幽囚,舜野死」句:作者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 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嶷山。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地。 重瞳,指舜。相传舜的两眼各有两个瞳仁。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句:九疑山的峰峦联绵相似,舜的坟墓究竟在哪儿呢?何是,一作「谁是」。 帝子:指娥皇、女英。传说舜死后,二妃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呈现出斑纹。见《述异记》。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句:两妃哭泣于翠竹之间,自投于湘江,随波一去不返。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句:两妃远望着苍梧山,大声痛哭,泪水不断洒落在湘竹上。除非苍梧山崩裂,湘水断流,竹上的泪痕才会消灭。

作者简介

李白[lǐ bái]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