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剥卦
zhōu yì · bō guà

艮上坤下,不利有攸往。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六三:剥之,无咎。

六四:剥床以肤,凶。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译文
剥卦:不利于外出。 初六:床足脱落了。不必占问,凶险。 六二:床权脱落了。不必占问,凶险。 六三:床离散了,没有灾祸。 六五:宫人射中了鱼,得到参加祭祀的荣宠。没有什么不利。 上九:劳动果实自己不能享受,君子却出门有车坐,百姓要离开自己的草屋。 六四:床上的席子没有了,凶险。
简析
注释
剥:击打、分离、掉落。全卦的内容同政治有关. 剥:脱落。 蔑:无不用。 辨:用作“牑”,意思是床板。 之:代词,指床。 肤:这里指床上的席子。 贯鱼:射中了鱼。 剥:离开。 庐:草房子。

作者简介

姬昌 [jī chāng ]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