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讼卦
zhōu yì · sòng guà

乾上坎下,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文
讼卦:抓获了俘虏,但要戒惧警惕。事情的过程吉利,结果凶险。对王公贵族有利,对涉水渡河不利。 初六:做事不能坚持长久,出了小过错,而结果吉利。 九二:争讼失败,回到采邑,。邑中奴隶逃跑了三百户。没有灾祸。 六三:靠从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过活。占卜的征兆险恶,结果吉利。如果参与战争,不会获胜。 九四:争讼失败,返回服从判决。占问平安,得到吉兆。 九五:争讼。大吉大利。 上九:君王赏赐官职,但一天之内三次将赐予的官职剥夺。
简析
注释
讼:争鬥。本卦的内容主要讲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和鬥争。 窒;用作“侄”,意思是戒惧。窒惕:戒惧警惕。 不永所事:做事不能坚持长久。永,长久。 克:胜利,成功。 逋(bū):逃亡。 邑人:采邑中的人,实际上是奴隶。 眚(shěng):灾祸,过错。 旧德:从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 厉:艰险。 复:返回。 既:服从。 命渝:命谕,指判决。 锡:赐。 鞶(pan)带:皮革做成的大腰带,供身居要职的贵族佩带,这里借指官位。 终朝:一整天。 褫(chi):剥夺。

作者简介

姬昌 [jī chāng ]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