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zhù yīng tái jìn

水纵横,山远近。拄杖占千顷。老眼羞明,水底看山影。试教水动山摇,吾生堪笑,似此个、青山无定。

一瓢饮,人问「翁爱飞泉,来寻个中静。绕屋声喧,怎做静中境?」「我眠君且归休,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

译文
简析
注释
祝英台近:四卷本甲集作「祝英台令」。词牌名。始见《东坡乐府》。元高拭词注「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辛稼轩词有「宝钗分,桃叶渡」句,名《宝钗分》。张辑词有「趁月底重箫谱」句,名《月底修箫谱》。韩淲词有「燕莺语,溪岸点点飞锦」句,名《燕莺语》,又有「却又在他乡寒食」句,名《寒食词》。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东晋,越有梁山伯、祝英台尝同学,祝先归,梁后访之,乃知祝为女,欲娶之,然祝已先许马氏之子。梁忽忽成疾,后为鄞令,且死,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祝适马氏,过其地而风涛大作,舟不能进。祝乃造冢,哭之哀恸。其地忽裂,祝投而死之。今吴中有花蝴蝶,盖橘蠹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此调宛转凄抑,犹可想见旧曲遗音。七十七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忌用入声部韵。 「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余醉,未及答,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以褒之」:四卷本丁集作「与客饮瓢泉,客以泉声喧静为问,予未及答,或以『蝉噪林逾静』代对,意甚美矣。翌日,为赋此词褒之也」。 瓢泉:《铅(yán)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tíng)可鉴。」按:据《铅(yán)山志》,期思渡亦在县东二十五里,则瓢泉者当即稼轩访泉于期思村所得之周氏泉也。宋·韩淲《瓢泉》诗:「凿石为瓢意若何,泉声流出又风波。我来石上弄泉水,祇道稀颜情味多。」 蝉噪林逾静: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羞明:怕见亮光。南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点石化金》:「《西清诗话》:『王君玉谓人曰:诗家不妨间用俗语,尤见工夫。雪止未消者俗谓之待伴,尝有雪诗:「待伴不禁鸳瓦冷,羞明常怯玉钩斜。」「待伴」、「羞明」,皆俗语,而采拾入句,了无㾗颣(lèi),此点瓦砾为黄金手也。』余谓非特此为然,东坡亦有之,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又云:『风来震泽帆初饱,雨入松江水渐肥。』『寻医』、『入务』、『风饱』、『水肥』,皆俗语也。又南人以饮酒为『软饱』,北人以昼寝为『黑甜』,故东坡云:『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此亦用俗语也。」羞明,四卷本丁集作「羞将」。 一瓢饮:《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个中:此中。 绕屋声喧:言宅外溪水对人有情。 「怎做静中境」句:似言求静不可得,实是闹中得静。 「我眠君且归休」句:《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维摩方丈,待天女、散花时问」句:《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方便品第二》)。……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花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观众生品第七》)。」

作者简介

辛弃疾[xīn qì jí]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将领,济南府歴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歴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生于金山东东路(原北宋京东东路)济南府歴城县,时中原已陷于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轩趁机聚众二千,投忠义军隶耿京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稼轩还至海州,约忠义军五十骑,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献俘行在,改差签判江阴军,时年二十一岁。宋孝宗干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干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历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为言者论罢。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未几又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嘉泰四年(1204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忠敏”。稼轩擅长短句,以豪放为主,有“词中之龙”之称,与东坡并称“苏辛”,又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尝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然命运多舛,屡与当政之主和派政见不合,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故满腔激情多寓于词。词风多样,题材广阔,悲郁沉雄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词。现存词六百馀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敬甫辑有《稼轩集钞存》,近人邓恭三增辑为《辛稼轩诗文钞存》。生平见《宋史·卷四百〇一·辛弃疾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及邓恭三《辛稼轩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