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宣公 · 宣公七年
zuǒ zhuàn · xuān gōng · xuān gōng qī nián
jīng
nián
chūn
wèi
hóu
shǐ
使
sūn
liáng
lái
méng
xià
gōng
huì
hóu
lái
qiū
gōng
zhì
lái
hàn
dōng
gōng
huì
jìn
hóu
sòng
gōng
wèi
hóu
zhèng
cáo
hēi
rǎng
chuán
nián
chūn
wèi
sūn
huán
zi
lái
méng
shǐ
tōng
qiě
móu
huì
jìn
xià
gōng
huì
hóu
lái
móu
fán
shī
chū
móu
yuē
mǒu
yuē
huì
chì
qīn
jìn
xiàng
yīn
zhī
zhèng
jìn
píng
gōng
zi
sòng
zhī
móu
xiāng
zhèng
huì
dōng
méng
hēi
rǎng
wáng
shū
huán
gōng
lín
zhī
móu
jìn
hóu
zhī
gōng
cháo
yān
yòu
shǐ
使
dài
pìn
jìn
rén
zhǐ
gōng
huì
méng
huáng
gōng
méng
miǎn
hēi
rǎng
zhī
méng
shū
huì
zhī
译文
七年春季,卫国的孙桓子来鲁国缔结盟约,两国开始修好,同时商量和晋国会见。 夏季,鲁宣公会合齐惠公联兵进攻莱国,这是由于事先并没有让我国参与策划。凡是出兵,事先参与策划叫做“及”,没有参与策划叫做“会”。 赤狄入侵晋国,割取了向阴的谷子。 郑国和晋国讲和,这是出于公子宋的谋划,所以公子宋作为郑君的赞助行礼者来参加盟会。冬季,在黑壤结盟。周卿士王叔桓公到会监临,以促成不和睦的诸侯重建邦交。 晋成公即位的时候,鲁宣公没有去朝见,又不派大夫访问,晋国人因此在会上拘留了他。在黄父结盟,宣公没有参加,由于向晋国送了一些财物才得以被释放回国。所以《春秋》不记载黑壤的结盟,这是由于隐讳国君受辱。
简析
注释

作者简介

左丘明[zuǒ qiū míng]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