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宣公 · 宣公十八年
zuǒ zhuàn · xuān gōng · xuān gōng shí bā nián
jīng
shí
yǒu
nián
chūn
jìn
hóu
wèi
shì
zi
zāng
gōng
xià
yuè
qiū
yuè
zhū
rén
zēng
zi
zēng
jiǎ
chǔ
zi
gōng
sūn
guī
jìn
dōng
shí
yuè
rén
gōng
hōng
qǐn
guī
hái
jìn
zhì
shēng
suì
bēn
chuán
shí
nián
chūn
jìn
hóu
wèi
zāng
zhì
yáng
hóu
huì
jìn
hóu
méng
zēng
gōng
zi
qiáng
wèi
zhì
jìn
jìn
shī
hái
cài
cháo
nán
guō
yǎn
táo
guī
xià
gōng
shǐ
使
chǔ
shī
qiū
zhū
rén
qiāng
zēng
zi
zēng
fán
nüè
jūn
yuē
shì
wài
yuē
qiāng
chǔ
zhuāng
wáng
chǔ
shī
chū
ér
yòng
jìn
shī
chǔ
shì
yǒu
shǔ
zhī
gōng
sūn
guī
xiāng
zhòng
zhī
gōng
yǒu
chǒng
sān
huán
zhāng
gōng
shì
gōng
móu
ér
pìn
jìn
jìn
rén
zhī
dōng
gōng
hōng
wén
zi
yán
cháo
yuē
shǐ
使
shā
shì
shù
shī
yuán
zhě
zhòng
zāng
xuān
shū
yuē
dāng
shí
néng
zhì
hòu
zhī
rén
zuì
zi
zhī
qǐng
zhī
suì
zhú
dōng
mén
shì
zi
jiā
hái
shēng
tán
wéi
mìng
jiè
mìng
tǎn
kuò
wèi
sān
yǒng
ér
chū
suì
bēn
shū
yuē
guī
hái
jìn
shàn
zhī
译文
十八年春季,晋景公、卫国的太子臧共同发兵进攻齐国,到达阳穀,齐顷公与晋景公在缯地会见订立盟约,齐国派公子彊在晋国作为人质。晋军回国。蔡朝、南郭偃逃回国内。 夏季,鲁宣公的使者到楚国请求出兵,想要进攻齐国。 秋季,邾国人在鄫国戕杀鄫子。凡从国内杀死他们国君叫做“弑”,从国外来人杀的叫做“戕”。 楚庄王去世,楚军不能出兵。不久鲁国就利用晋军攻打齐国,楚国因此而有蜀地的战役。 公孙归父由于他父亲襄仲立了鲁宣公,而受到宣公宠信,他想要去掉孟孙、叔孙、季孙这“三桓”,以伸张公室的权力。他和宣公策划以后就到晋国去聘问,想要用晋国人的力量来去掉三桓。冬季,宣公逝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说:“让我杀死嫡子立了庶子以失掉强大的援助的,就是襄仲啊!”臧宣叔发怒说:“当时不能治罪,他的后人有什么罪?您要去掉他,许就请求去掉他。”于是就把襄仲的家族东门氏驱逐出国。 公孙归父回国,到达笙地,用帷幕遮住土坛,向他的副手举行复命的礼节。复命完了,脱去外衣,以麻束发,回到自己的位置痛哭,顿脚三次退出。于是就逃亡到齐国。《春秋》记载说“归父还自晋”,是对他表示赞许。
简析
注释

作者简介

左丘明[zuǒ qiū míng]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